本篇文章1724字,读完约4分钟
进入2019年,对于华迈科技的投资者来说,有点麻烦。在持股超过5%的股东和许多董事的高减持的掩盖下,公司也陷入了业绩亏损的漩涡。近日,一则“上市后第二年巨额亏损、司法追缴巨额资金、高管辞职减持、想‘圈钱’3亿元”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开,矛头直指华迈科技,公司再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1月30日以来,公司宣布2018年业绩较去年同期将出现8500万元至1.1亿元的前期亏损,公司于今年2月初披露了公司董事监事裁减的进展情况。截至2019年2月2日,减持期已过,包括原高级管理人员吴铁龙、副总经理窦云在内的多名董事监事减持超过4000万元。
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朱中北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减持是符合规定的”。关于前高管和董事的减持,朱中北告诉记者,公司的年度报告尚未披露,减持也不在窗口期内。
上市第二年的净利润是亏损的
根据华迈科技2018年业绩亏损前的公告,公司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8500万元至1.1亿元。本公司解释,亏损前亏损主要是由于毛利率下降、限制性股份支付费用的加速确认以及未决诉讼事项中的坏账准备。
记者了解到,2018年,由于大客户资本支出减少,生产成本高,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另一个对业绩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该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南京华讯科技有限公司、天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Xi安联分公司在买卖移动终端设备方面的纠纷案。诉讼涉及金额分别为5121.6万元和3074.6万元。一审后,裁定该案涉嫌经济犯罪,这不是一般的经济纠纷。公司能否收回款项以及最终收回的金额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2018年计提坏账准备约6500万元。
“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如果上述诉讼需要追溯调整,将对2017年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上述诉讼仍处于治安调查阶段,尚未得出最终结论。谈到可追溯性,朱中北回答的第一句话是“不会有追溯调整。”在记者反复确认后,他说:“2017年,我们的利润收入扣除税收后仍然是6600多万元,也就是说,如果调整的话,会是几百万元,不会造成损失。”
进入资本市场不到两年,华麦科技就陷入了业绩漩涡,上市第一年就出现了经营困境。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5亿元,同比增长15.78%,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7354.5万元,同比下降12.40%。市场质疑上市当年的业绩正在下滑。然而,该公司否认了这一点,称“公司2017年扣除后的净利润比2016年增长了0.04%。经营业绩相对稳定,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年度业绩没有下降。”
许多董事监督了大规模减持
一方面,业务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董事们忙着辞职,一些董事在解禁期满后一年后提出减持上市计划。投资者直截了当地问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大股东都相继大量减持。公司的管理团队有什么重大分歧吗?或者公司本身和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或者空有看不见的重大利益?这是投资者所不知道的。”
对此,公司没有直接回应投资者尖锐的问题,只是回应了公告内容,称“公司现任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根据个人资本需求相关规定减持股份并予以公告。”
据记者了解,2018年7月14日,华迈科技披露了一项公告,宣布5%以上的股东和董事高层人员减持股份。根据公告,王晓桐、张凡、陆忠明、吴昊、窦云、吴铁龙因自身资金需要,拟自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结合两次减持进展公告,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29日,在减持期间,吴铁龙以每股13.38元的价格减持了公司79.48万股,至每股17.10元,总减持金额为1264.94万元。减持后,吴铁龙仍持有公司约238.44万股股份。截至2019年2月2日,减持期结束后,张凡、陆忠明、窦运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分别减持公司股份85.7万股、79.28万股和66.88万股,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0.62%、0.57%和0.48%。王晓桐、王晓桐三人共减少金额3597.11万元。
在采访中,朱中北告诉记者,“我们都按照正常程序披露了降价,包括量化标准。6个月是降价期,到货后将发布最终公告。”
标题:华脉科技上市次年业绩“沦陷” 预亏前遭多名董监高密集减持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