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监管当局积极推出新政策,以方便银行补充资本。打破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缓解资本补充压力,进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当前金融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启动了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互换(cbs)操作,当前操作量为1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一年。此举旨在提高银行永久债券的流动性,并支持银行发行永久债券来补充资本。

在梳理了过去出台的政策后,许多银行都在为银行补充资金大做文章。为了提高永久债券的流动性,央行创建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将主要评级不低于aa的永久债券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中期贷款、定向中期贷款、长期贷款和再融资的合格抵押品范围。中国保监会还宣布,将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合格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非定期资本债券。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做出了具体安排。首先,商业银行要提高永久债券发行的审批效率,降低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的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银行增资扩股,支持商业银行金融子公司投资银行资本金补充债券,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交易。

破除银行资本约束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打破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成为当前和未来金融政策的重要焦点,有其内在原因。首先,客观地讲,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标准,但长期压力不可低估。根据中国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8%,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4.20%,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然而,从发展的角度和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银行确实面临着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一是去年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出台后,银行表外资产逐步回归表内,需要补充相应的资本;第二,尽管大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未达到监管红线,但一些未来将被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的银行需要满足更高的监管要求,并面临额外的资本补充压力;第三,国际领先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15%至20%之间,中国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与国际领先银行存在一定差距。

破除银行资本约束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其次,外源性资本补充更加直接,中国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不足。银行可以依靠内生渠道补充资本,如留存收益,但银行利润的整体增长率会放缓,内生资本补充的效果不如外生资本补充。目前,中资银行补充外源资本的渠道不多。例如,在永久债券相关政策明确之前,中国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方式是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在许多国家,永久债务是补充资本的常见方式。

破除银行资本约束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打破银行资本约束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更准确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有利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是间接融资,银行处于主导地位,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银行传导。央行释放流动性,但如果银行不能将流动性转化为对实体的信贷,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因此,央行相关人士多次反复强调,货币政策不是搞“洪水灌溉”,而是要着眼于银行的关键环节,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资本的缺乏会限制银行的放贷能力,因此打破银行的资本约束实际上是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

破除银行资本约束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根据2月19日国务院政策简报披露的信息,央行将进一步优化条款设计,完善资本补充债券的触发条件和吸收损失机制,探索发行永久债券和含转换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财政和税务部门将很快澄清永久债券的税务处理。可以预计,随着今后更多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体系将更加完善,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标题:破除银行资本约束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