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5字,读完约5分钟

"内部人事政策的变化被夸大了,而且几乎是不断变化的."佩奇曾在CreditEase担任人力资源经理,他不情愿地告诉《中国企业家》:“早上见面时,你还在A组,下午可能会被调到B组。”

2018年下半年,佩奇被迫辞职。“当时,人事部和招聘部的人几乎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同事。如果你不想离开,公司不会主动开除你,而是会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换工作来‘陷害空'’你。”佩奇说,员工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可预测的调整。

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上不断有关于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报道,从大公司到市场上的初创公司,几乎没有人幸免。人力资源,一家创业公司,和他的同事开玩笑说他是"一百人",因为他在短时间内解雇了公司近100人。

据《人力资源》杂志采访的大量互联网公司称,裁员和高离职率是正常的。事实上,2016年上半年进入CreditEase的佩奇,是被招聘来取代前一波裁员中被解雇的人力资源部的。

“人才结构的所有变化都与公司的生存愿望密切相关。”老板直接聘请了研究所所长常梦。大规模扩张和大规模裁员都是企业生存欲望的表现,而这种生存欲望对于已经从互联网的上半部走向下半部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更为强烈。

这也是互联网行业裁员的特殊性。《中国企业家》采访了一些人力资源,每个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新的机会正在减少,行业越来越被垄断。此时,互联网公司高管的决策方向不再是如何“开源”,而是如何削减成本。

如果“扩张、扩张、扩张”是此前互联网行业的主调,那么2018年后新业务的扩张将变得更加谨慎。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员见证了大规模的人员招聘,经历了互联网子行业从百花齐放到垄断的发展,也看到了互联网公司在残酷成长下的管理缺陷。

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退去,互联网公司被打上了“传统”的烙印,他们开始向所谓的传统行业学习,学习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裁员的话题只是互联网公司走向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

在裁员的话题背后,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经历了什么样的扩张轨迹?裁员之靴是如何着陆的?裁员冲击波过后的出路是什么?

疯狂扩张

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当年,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腾讯市值超过1万亿港元,英美烟草市值超过4476亿美元。

知名和不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招聘需求挂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对招聘职位的最大需求是技术、本地推广和运营。“只要我们在网上发帖,一天之内就能收到一大堆简历。一天晚上,我打开邮箱,发现其中一个帖子有200多份简历。”佩奇说。

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Pp汽车租赁是小张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当他在2014年加入时,是整个汽车租赁行业快速扩张的时期。Pp汽车租赁、嘉宝汽车租赁和中国汽车租赁都赢得了资本的青睐。那一年,pp汽车租赁公司也完成了近6000万美元的C系列融资,并开始疯狂地招人。

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当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公司有300多人,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公司招聘了900多人。”小张回忆道。当时,推送和运营是公司人员最多的两个部门,拥有近200个推送团队。“在2014年和2015年,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量热钱。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没有考虑成本,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围绕用户。整个互联网的运作模式非常简单和粗鲁。”

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游戏行业也处于行业分红期。拥有100多名员工的大中型互联网公司和只有大约30名员工的手机游戏公司都可以占据市场份额。成都的游戏产业也在这里起步。

据成都当地一家游戏猎头公司Dan Lei称,2014年成都大约有1000家游戏公司,蜂拥而至的投资者愿意为当时只有ppt的游戏初创公司买单。但雷告诉那些想进入游戏行业的年轻人,游戏行业是一个赚钱快的行业。如果你确信十年内你能赚到其他行业两倍的钱,你可以加入。

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许多人愿意冒险。

这也是资本最繁荣的时期。据零二所统计,2014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共有1917笔投资,同比增长67%。披露的1712笔交易涉及投资总额168.83亿美元,同比增长155.8%,创下当时的最高纪录。

当时,作为一名猎头,老丁为许多互联网公司服务,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家专注于出境旅游的初创公司。公司一成立,就被腾讯投资,并被苹果推荐为预装软件,目前情况良好。

2014年上半年,在完成B轮融资后,该公司招募了老丁和其他猎头公司,希望他们能帮助成立该部门,拓宽原有的两条业务线,并开始尝试住宿和机票预订等新业务。“他们的需求很大,他们的钱也不赖。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表现传递给投资者,并获得新一轮融资。”老丁说。

标题:互联网公司裁员潮背后:疯狂扩张的代价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