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5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与护理的结合正成为全民的新选择。医护结合整合了医疗、康复和养老资源,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兰州和庆阳这两个我国首批国家级医疗护理试点单位发现,一些医疗护理机构难以找到,医疗护理分离,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然而,医疗护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高投入、低收入的现状,政策协调缺乏协同性,需要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现象:有很多粥
兰州、甘肃等地探索医护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医护结合机构面临着床位、护士和机构的短缺,存在着医护分离的现状。
首先,在公立医疗和护理机构很难找到床位。甘肃省兰州市康乐医院是兰州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护理于一体的具有双重资质的公共机构,有130名老人居住在这里。据记者采访,由于是公立医疗护理机构,这里的费用比较便宜,残疾人和半残疾人老人居多。由于床位不足,一些老年人只能“争一间房”住在四个房间里,而那些想留在医院的人需要排队等半年。乐康医院院长赵斌说,这里大多数人都是来养老的,不可能预测出院时间。当医院难以扩建时,床位周转缓慢,很难找到床位。
第二,老年护士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低,难以普遍招聘护士。康乐医院护理部主任董宏表示,一批老年护士即将退休,医院无法招聘年轻护士。“老年人需要一对一的护理,但医院护士太少了。一名老年护理人员通常需要照顾八名老年人。”董红介绍说,老年护士负责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做饭、洗澡、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目前,医院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赵斌说,工作强度高、待遇低和社会认可度低的原因造成了护理人员的明显不足。
第三,机构储备不足,医疗保健的分离难以维持。甘肃省推进医疗护理一体化委员会主席陆丽萍表示,自2015年试点以来,兰州市已有4家医疗护理一体化机构,其中只有康乐医院建立了医疗护理与老年护理相互转移、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与护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成为兰州市唯一一家具备医疗保健功能和老年服务资格的医疗护理一体化机构。
记者走访了兰州和庆阳,发现一些养老机构设有诊所,一些公立医院设有老年病科。由于缺乏专业的全科老年医生,疗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医务室的设备有限,只能提供日间护理,且大多以“护理”为主,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老年人生病时,他们会去最近的医院治疗。这种“医疗分离”不能满足长期护理和医疗护理的要求。
根本原因:供需矛盾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老龄化形势严峻,但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试点效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推进医护结合有特殊的困难和障碍。
首先,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缺乏协同作用。兰州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司司长谢红林表示,医疗与护理的结合涉及民政、残联、老年办公室、人类社会、卫生规划等多个部门。政策往往难以协调,也不可能有效地将资金投入到医疗和护理机构的结合建设中。甘肃省医疗护理一体化促进委员会主任陆丽萍表示,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医疗护理一体化养老服务的发展,但这些政策的特点是各自为政,没有充分发挥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
其次,很难释放社会投资的潜力。谢红林表示,兰州市重点支持几家医院发展医护结合产业,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民营医院医疗资源有限,缺乏有效的老年疾病诊治手段;第二,养老是一个低利润的公益产业,投入成本高,政府补贴政策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有待释放。
第三,养老保障机制不完善。赵斌说,照顾老人在医疗护理机构可以享受完善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政策,但“护理”支出压力很大。除了政府资助的特殊群体,大多数老年护理人员需要自己支付费用。在甘肃公立医疗护理机构如此短缺的情况下,私立机构的门槛很高,每月用于老年人护理的费用高达1万元,严重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导致老年人无法在公立机构和私立机构中生活。
出路:资源整合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下一步应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积极推进医疗与供给相结合的体制改革。
首先,多部门参与,养老医疗资源的协调与合作领域。随着医疗护理一体化的发展,西部医疗机构担心有限的医疗资源将被分割。陆丽萍建议,应鼓励“食物不足”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和日托中心“配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养老机构结合医疗实施健康准入、民政扶持、医疗保险定点等扶持政策。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医疗结合的养老机构要成为具有医疗资格的机构,民政部门要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疗保险。
标题:医养结合试点遭遇“资源尴尬”:公办机构住不下 私营机构住不起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