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3字,读完约5分钟
上海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中部地区新一轮人工智能政策已经深入人心
专家表示,该行业面临技术整合等挑战,下一步将是引领需求发展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17日举行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了解到,中国有10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已逐步走上以需求为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推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贵州等20个省市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专家表示,下一步将坚持需求导向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微观学科创新活力,大力加强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被大力推行
未来,上海将建设约6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和100多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建设3-4个特色城镇和5个特色人工智能示范园区。这是记者17日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政策会议上获得的信息。《关于加快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同日发布,围绕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和资金实力五个方面提出了22项具体措施。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春雷表示,上海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其科研人才密集、数据资源丰富、政策体系健全的优势,满足发展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统筹协调,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抓手,推动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入应用,加快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发展,为提升城市能源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出于对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很早就开始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布局。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并将人工智能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自2016年以来,出台了许多国家级政策,如《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涵盖计算芯片、开源平台、基础应用、工业应用和产品的相对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随着中央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产业。自2016年以来,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相继出台了地方产业政策和措施。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贵州等20个省市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闫鹤珍表示,通过引入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一方面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它也将有助于生产、教育和研究的快速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这将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做大做强。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许多权威渠道获悉,中国将在未来推出一系列鼓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面向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产业落地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推进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如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建设;并制定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成为实体经济的新动能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清单。据了解,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清单共分为九大类,包括核心基础产品,包括大华、田芸李飞、寒武纪、沈星科技、科达讯飞等106家科技公司的106个项目。
除了上市公司,中国从事人工智能的公司要多得多。会议期间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地图”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高达1040家,位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之一。
对此,百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的渗透率正在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算法、计算能力和数据之间的良性循环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影响日益突出,并将为未来几十年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关键是要在时代潮流下率先拥抱人工智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成功拥有者,尽快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在起跑线上取胜,为未来提供发展。动机。”李彦宏坦率地说。
吴表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需要人工智能来赋予其能力。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制造业的所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仍在发展,其影响将超出我们未来的想象。企业是智能制造的主体。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来适应,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总是在路上。
人工智能重建产品和模型
标题:央地新一轮人工智能政策密集落地 “AI+”成实体经济新动能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