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9字,读完约4分钟

要观察一个经济体的消费是否“疲软”,我们不仅要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单一指标,还要看其月度数据的波动情况。

由于一些个别和孤立的现象,不可能忽视消费需求从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从追求数量向追求高质量产品转变的主流趋势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消费疲软”的担忧,并对消费能否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充满疑虑。一些观点甚至认为中国正在经历“消费退化”,而不是预期的消费升级。

对此,专家表示,要观察一个经济体的消费是否“疲软”,我们不仅要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单一指标,还要看其月度数据的波动情况。这是因为消费是一个缓慢的变量,消费的变化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消费不仅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所反映的物质消费,还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讯、文化等服务的消费。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具体而言,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6月份低0.2个百分点,但比5月份高0.3个百分点。当基准规模同比已经很大时,经济指标在不同月份略有波动是正常的。仅仅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不能认为消费表现疲软。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虽然7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但消费品市场仍保持每月3万多亿元的市场规模,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食品、服装、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规模以上粮食、石油、食品和服装产品同比分别增长9.5%和9.1%,分别比规模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和3.4个百分点;日用品同比增长11.3%,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cpi同比增长2.1%,前7个月同比增长2.0%。在整个消费品市场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仍能保持适度上涨,表明需求继续扩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从历史和纵向上比较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水平等因素,不难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给质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过程正在加快,消费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

首先,中国居民除食品支出以外的服装、住房、交通等物质消费比重上升,潜力巨大;信息、医疗、养老、家政、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的“きだよきだよ 0”刚刚开通。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服务消费和物质消费共同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文化旅游部统计,上半年国内游客人数超过28亿,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4万亿元,增长12.5%。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正在迅速发展。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其次,中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这不仅为空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消费升级起到了催化作用。同时,中国农村消费增长迅速,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市居民。因此,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消费增长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消费增长,这将导致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第三,在消费模式方面,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步提高和网上购物用户的不断扩大,网上零售等新消费继续快速发展。1-7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到47863亿元,同比增长29.3%。在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零售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推出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融合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跨境消费场景的新零售业态。

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因此,我们不必担心消费需求会变成“疲软”,也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的、孤立的现象而忽视消费需求从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从追求数量向追求高质量产品转变的主流趋势。相反,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供给质量,深入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努力实现供给结构从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跨越。

标题:单项指标波动不能得出“消费疲软”结论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