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4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最近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制定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宣布了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加快债券市场开放和发展,支持自贸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大力推行金融业开放的重大举措
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是中国深化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更加敞开。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其中,六项开放措施于2018年上半年尽快完成。
布鲁盖尔研究所(Bruggaier Institute)研究员艾丽西娅加西亚赫勒罗(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中国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决定,已发布征求意见稿;2018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保险业的开放已得到确认;外资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公司的比例上限将放宽至51%,三年后完全放开限制的措施也已出台。“这些措施是通向改革的‘谨慎而渐进的步骤’,而不是大爆炸。”埃尔罗说。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推进今年年底前完成的六项开放措施。第一,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和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进外资。第二,商业银行新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境外持股比例没有上限。第三,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应大幅扩大。第四,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再单独限制,国内外资本是一致的。第五,完全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两年的要求。第六,“呼伦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力争在2018年对外开放。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稳步扩大金融业的开放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增强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锻炼了中国金融监管的能力。
自信和冷静,金融业不怕公开竞争
金融业的开放是持续的,但它不是盲目的。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一国的发展和监管能力密切相关。易纲曾经指出,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不一定金融安全程度低,反之亦然。
易纲说,金融业的开放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入境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第二,金融业的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协调。第三,在开放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相匹配。
加快开放也是中国金融业由大变强的需要。随着金融的开放,将会有跨市场、跨地区和跨境的资本流动,并将会有大量的金融创新。要提高金融开放水平,必须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国际经验表明,只有监管到位,金融开放才能起到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曾刚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资产规模、竞争力和管理能力方面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也不怕开放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额的80%以上,已经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相对强大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四大国内商业银行均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它具有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引入更多市场参与者参与竞争,可以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邱高青表示:“以银行业为例,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250万亿元,资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强国。有了如此庞大的资产板块,只有在更开放的环境中配置资源,才能更有效率,进一步降低风险。国内金融机构需要适应开放的环境,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经受住风雨,增强竞争实力。”
标题:我国金融业开放稳步提速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