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9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中国城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城建”)披露了多起涉及债券违约的诉讼。
据《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报道,在涉及城建债券违约的39家金融机构中,仅银行就多达21家,涉及金额总计39.9亿元。到目前为止,这些银行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查封财产。
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涉案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目前正在按照程序追回资金,但对资产最终能否保全“没有信心”。
集团财务恶化
债券经常违约
让一向强势的银行对讨债成功率感到“不自信”,而中城建设的讨债难度可想而知。
据公开信息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诚建设旗下9只债券发生了15起违约事件,其中2018年有2起,2017年有8起,2016年有5起。9只债券总余额达到161.5亿元。15个债券违约,来自多个债券的重复违约。据业内人士称,如果发行人最终无法完成支付,公司很可能会破产并清偿债务。
资金流动紧张和滚动债券违约已使债务持有机构“无法坐视不管”。
根据中国城建7月30日披露的多起债券违约诉讼,目前有59起针对中国城建的债券违约诉讼,涉及金融机构39家,诉讼金额77.31亿元。在涉案的39家金融机构中,有21家银行的诉讼金额为39.9亿元人民币;诉讼金额6.2亿元的保险公司有6家;诉讼金额8.3亿元的基金公司有5家;诉讼金额15.2亿元的信托公司有3家;诉讼金额5.811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家;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涉及诉讼金额1.9亿元。
这只是债券违约的诉讼情况。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中国城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还因贷款逾期被一家银行起诉。然而,负责人拒绝透露银行的名称。
由于债券违约和表内贷款逾期,并面临许多债务诉讼,中国城建的一些银行账户和资产被法院下令查封或查封。
中国城建在最新公告中表示,该诉讼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集团解决债券问题的努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事实上,从中诚建设的财务报告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也令人担忧。
据记者了解,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城建多次推迟披露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财务报告。从2016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其财务状况趋于恶化。
具体而言,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成建设母公司总资产为688.07亿元,总负债为484.59亿元,较年初分别下降33.4%和40.1%,2016年三季度持续下降;同期流动资产474.67亿元,同比下降35.7%,流动性压力较大。
从盈利指标来看,中国城建集团也表现不佳。总体而言,该公司在2015年前三个季度遭受了亏损。尽管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并没有持续下去。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归属于中成建设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亿元。
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来看,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仅为14.7亿元,同比下降80.5%。
随着盈利能力下降、股权二次变动、债券违约等。,从2016年起,评级机构开始下调中诚建设的评级。2016年11月29日,联合信贷将中国城建主体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级下调至C级,降至最低水平。评级骤降缩小了陷入数十亿债务泥潭的中成建设的再融资渠道。
2017年11月,中国城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资金链断裂是债券违约的直接原因。由于该公司有一系列债券违约,该公司不会增加新的银行贷款。
股权纠纷的纠缠
债务问题很难解决
至于债务的清偿,事实上,中国城建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7月30日的公告中,中国城建表示,该集团仍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股权控制的争议,公司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影响了公司的经营。
据了解,2016年8月,公司股权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冶”)成为中国城建51%股权的控股股东。股权的重大变动给中成建设带来了股权纠纷。
2018年2月,中国城建发布公告,解释股权纠纷的过程。
根据中成建设发布的公告,中成建设原100%股东(现49%)为中成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成科技”)。2016年8月1日,北京中冶与中成科技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同意在“以公布的财务报告确认其资产、负债和价值”的前提下,将中成科技持有的中成建设51%的股权转让给北京中冶,转让对价为15.84亿元。同时,同意在2017年8月1日前支付1/3的转让对价,并在24个月内付清剩余的转让款。
标题:中城建9只债15次违约 21家“踩雷”银行提起诉讼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