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6字,读完约3分钟

10年双11,是时候痒了。数字看起来仍然不错,但是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

有些人觉得惊喜已经不存在了,有太多的惯例。了解高斯定理和洛比达定律并不一定能节省很多钱。消费者起初对价格不敏感,各种购物节日越来越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些人仍然兴高采烈,充满收获。无论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技术的普遍好处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基本消费决定了这场盛宴的参与者总是比旁观者多。

“双11”的十年之痒

2009年夏末,淘宝商城还没有变成天猫,双十一只会让人想起光棍节。刚刚成为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对他的下属们说:“在11月份做点什么来促成这笔交易。”。于是,第一个替身11诞生了。

在某种程度上,双十一改变了天猫的命运,甚至改变了阿里巴巴的命运。这个节庆活动让天猫在阿里巴巴系统中获得了关注,而天猫在当时并不引人注目。后来,天猫成了行业霸主,在成千上万的b2c电子商务中拥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双11”的十年之痒

十年后,如果我们只从天猫的角度来看双十一,人们会认为这个模式太低了。在年复一年的时间里,移动支付和物流网络已经为电子商务在这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零售也逐渐转向新的零售,从而完成了消费迭代。

隐形,双11有一个偶像包袱。不管阿里的感受如何,双十一那天的数字增长无法停止甚至放缓。毕竟,十年之后,它已经被有意无意地视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活力的象征。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下降,而消费的贡献率却有所上升。消费者侧被激活以释放巨大的动能,并在激活的供应侧反复施加压力。双十一的形势变得微妙起来。这一网购事件需要推动制造业转型,不仅要应对外贸压力,还要为消费升级铺平道路。

“双11”的十年之痒

通过互联网刺激内需和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渠道。然而,由于人为消费的侵蚀作用,实际增长可能会受到损害,而增长中的危机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双十一能否成为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力量,需要新的零售和制造业改革。

“双11”的十年之痒

马云说,阿里巴巴在双十一不赚钱,很多参与双十一的商家也说他们只是赚钱混面子,但是他们赚不到更多的钱,而且消费者买的商品也不会便宜很多,那么钱在哪里呢?如果一个人为的购物节、平台、商家和消费者都声称自己没有赢,如何继续下去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双11”的十年之痒

明年,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将接替马云出任董事会主席。在动荡时期,马云的30年也是中国互联网的30年。2011年的十年只是中国新经济的开始。当今年双十一交易量超过2000亿元时,零售行业可能接近上限,下一个被打破的极端将只是供应方。

“双11”的十年之痒

《今日北京》评论员冯涛

标题:“双11”的十年之痒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