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7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企业家》记者王
10月31日下午,“ofo开始准备破产重组计划”的消息再次将小黄车推到了风口浪尖。
据界面新闻报道,一家大型经纪中介已进入市场,对ofo进行破产重组计划。6个月前ofo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当时ofo的负债总额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存款为36.5亿元,供应链为10.2亿元。
随后,ofo发表声明称,“破产重组”是无稽之谈,ofo仍在独立运作,所有业务都在正常有序地进行。
这样的声明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最近关于ofo“出售自己”的传言从未停止,投资界认为的合理价格正在逐渐下降。 其他相关报告也经常出现。10月22日,公司法人由戴卫变更为陈,解释为戴卫放弃控制权;10月30日,ofo正式宣布从日本和歌山市撤军。在此之前,ofo曾面临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市场撤出的风险。
在办公室里,也有不安。“公司最近一直在裁员,并计划将总部的员工人数减少到300人以下。现在它几乎达到了这个数字。”Ofo员工黄珊珊(化名)每周一都会去公司,他肯定会问身边的同事是否还在。
ofo的相关负责人否认员工人数减少到300人的说法,但总部的办公面积已从4层减少到2层。在一楼的门口,有一个装满奖牌的大架子,而附近的车站有点孤单。空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站。黄珊珊还没走的原因是要等到春季招聘季节再走。
“从公司最初的繁荣到现在,我对整个共享自行车行业都心存疑虑。这是一个合理的模型吗?”李和(化名)于2016年年中加入ofo,见证了公司的辉煌和凄凉。奥福大学毕业后来到李和,团队成员努力工作的氛围让他们感到“我在改变世界”,但后期逐渐出现的铺张浪费和自满现象让他不寒而栗。
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阶段,未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资本的涌入
2017年下半年,ofo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ofo是由北京大学研究生戴伟创立的明星共享经济项目。2016年,ofo完成了从A到C的一轮融资,推广到全国20多个城市的200多所大学,走出校园进入城市市场。
2017年1月,ofo宣布将在10天内以“每天一个城市”的速度集中进入11个城市。据当时媒体报道,戴伟表示,欧福的自行车产能已经达到竞争对手的十倍以上,这为欧福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部署提供了保障。
2017年是共享自行车最辉煌的一年。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共有自行车的数量达到了2300万辆,ofo和mobike开始了融资、补贴和配送的竞争。当这两大巨头竞争势均力敌时,自2017年7月以来,吴自行车、酷酷自行车、小蓝自行车和小明自行车相继倒闭并合并。
同时,ofo和mobike之间的竞争也为资金链紧张埋下了隐患。 根据公开数据,ofo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并开始推出大量新车。然而,据报道,一些投资机构的高级官员透露,当年7月由海外投资局宣布的7亿元电子回合融资,实际上只有6亿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便付之东流。
10月份,ofo宣布其日订单量超过32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倍,并进入了全球16个国家和180多个城市。
在峰值之后,有一个急剧下降。有传言称软银的10亿美元融资没有落入囊中。据悉,软银在2017年9月完成了对ofo的投资,但最终决定放弃投资。这时,共享自行车产业的资金问题已经暴露出来。
11月,mobike和ofo挪用60亿元存款填补资金缺口的消息被披露,两家公司都没有直接回应是否挪用,这使得自行车共享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坚持独立发展并声称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的投资者也开始考虑合并的选择。
然而,从公开信息来看,戴卫并未接受合并计划,因此一些股东指责戴卫将自己的权益置于所有投资者的权益之上。戴卫公开回应:“非常感谢您的资金。资本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但资本也必须了解企业家的理想和决心。”
直到2018年4月,莫比克将自己作为一个美国集团出售,合并计划彻底流产。黄珊珊很羡慕莫比克的一些员工:“至少你可以安定下来。”管理层不时发布一些积极的消息。联合创始人张思德向海外业务部员工透露,独立资金可能来自海外部门,而另一个部门的员工则表示:“不可能,海外业务不多,而且有新加坡市场的支持。”
与迪迪分手
如果没有合并,ofo自身的价值正在缩水。根据滴滴收购ofo的意向书,2018年8月,滴滴曾计划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fo,但遭到ofo官员及其投资者一个接一个的否认。在那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ofo的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甚至更低。
奥福和迪迪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与迪迪的分手被认为是奥福来到这一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题:从明星创业公司到被曝启动破产方案,ofo何去何从?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