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7字,读完约5分钟
北京便利店为什么强调商圈而不是社区
近日,记者从《今日北京商报》了解到,北京的一些核心商业区,如中关村、cbd等。,有一个便利店品牌集群,各种便利店品牌,如7-11,整个家庭,罗森和便利蜜蜂,可能会聚集在一条街,竞争是激烈的。事实上,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上海,很多便利店都聚集在一条街上。然而,目前北京只有在热门地区才有这种情况,在一些社区场景中,几公里内不会有商店。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便利店分布不均的一种表现。北京便利店仍主要处于在热门商业区竞争的阶段,尚未深入城市。
商店在压力下出租数百万个品牌
在北京海淀区苏州街的一条小街两边,如果你仔细数一数,你会看到两个便利蜜蜂便利店、两个罗森便利店、一个7-11便利店和其他非连锁夫妻商店。这些便利商店在街对面或肩并肩面对对方,每个商店之间的距离最多为1200米。在光华路财富中心附近,办公楼周围还有两家7-11便利店,以及罗森、便利蜜蜂和好邻居便利店。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访问期间注意到,随着资金和新品牌的涌入,北京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便利店肉搏战阶段。除上述地点外,还有写字楼密集的中关村地区、三里屯、工体等标志性大型商业文化区,都是便利店的战场。
据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北京便利店负责人表示,新品牌的进入已经影响到了企业最初的选址计划和投资。例如,由于新品牌的竞争,原来租金60万元/年的店铺可能会涨到100万元/年,这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然而,《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这些连锁便利店品牌在外观上仍有同质化,尤其是在商品方面。例如,即使每个便利店都有自己的商品品牌,外包装略有不同,但商品的风格是相似的,背后的供应商都是一样的。显然,这些企业的差异化商品概念和R&D能力需要提高。
适者生存的理论也适用于便利店领域。朗然资本的联合创始人、快客便利店前总经理潘玉新表示,在上海,不同的便利店品牌挨家挨户开门、撞墙开门的现象也很常见。此时,有必要争夺企业的内部实力,而能够留在最后的商店必须拥有最合适的商品结构,满足消费者的眼前需求。
密度不平衡
虽然一些热门地区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很多地区仍是便利店荒漠,方圆几公里内没有连锁便利店企业。北京市商务局局长严立刚在此前的讲话中透露,北京便利店的网点相对不均衡,平均每百万人只有208家便利店,远远落后于上海和其他南方城市。根据中国连锁加盟协会的数据,2017年,北京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七,24小时便利店仅占44.4%。
北京商业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一个地区的便利店密度越高,品牌越多,事实上,这也表明该地区市场机会多,人流密集,消费能力强。虽然在一些受欢迎的地区有很多便利店品牌,但由于需求旺盛,企业一般都有一定的利润,这是由需求导向形成的市场规律。每个人都要抢好位置,即使竞争激烈,也会有一定的好处。然而,即使在一些需求低的地区只有一个品牌,也可能不会有好的销售。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说,只有当这些商业区的优质资源饱和时,它们才会向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的社区深处延伸。因此,也可以说明北京便利店发展不够,分布仍然不平衡,品牌竞争大多集中在发达的商业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在合理的商业秩序下,竞争的优势大于劣势,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办公楼里只有一两个不同的便利店品牌,这还不足以完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竞争对手可以提升店员的地位,更加关注商店。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多渠道布局差异化
热点商业区意味着高客流量和高销售额,这正是对热点商业区选址的高要求,这使得便利店企业不得不接受直接竞争,同行竞争成为便利店生存的首要问题。根据中国连锁特许经营协会近日发布的调查,在便利店企业看来,新品牌的进入和跨境企业的竞争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影响店铺经营的最大因素首先来自同行竞争和消费者变化,其次是政策环境、劳动力成本、店铺租金等。
为了在有限的优质门店资源中生存,便利店企业也在尝试以各种方式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特征。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逻辑是,以7-11为代表的企业在不断深化商品开发,试图在商品质量上超越竞争对手,这样即使门店相邻,7-11也会因为更好的产品而吸引顾客。7-11中国区主席内田信治(Shinji Uchida)在接受《今日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中国零售业的“服务”无疑发展迅速且先进,如外卖配送和移动支付,但在商品方面仍难以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7-11认为有价值和高质量的商品仍然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标题:北京便利店缘何重商圈轻社区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