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被“996”包围的年轻人就像设置闹钟的机器
最近,程序员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在一个著名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系统。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大量程序员的响应。所谓“996”指的是每天从上午9: 00到晚上9: 00工作,“996.icu”指的是“996工作,icu生病”。
在互联网公司,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近期裁员的背景下,996工作已经成为一些企业强迫员工离职或变相提高关键绩效指标的手段,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一些媒体采访了9名经历过996的员工。,这是他们正常的生活状态:“他们进公司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但是他们离开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今年年初,一些互联网公司宣布将实施“995”工作制,这也引起了争议和讨论。互联网行业披露的这一“潜规则”遭到抵制应该不是偶然的。可能有两个直接原因:第一,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不满情绪已经积累到了临界点;第二,在当前的业务压力下,不能排除一些公司“强化”了工作强度,导致员工意见反弹。
从法律意义上说,996工作制度的合法性显然是有疑问的。它将加班直接转化为对员工正常工作时间的要求,甚至将这一机制用文字包装起来,赋予它一些文化和道德色彩。例如,那些愿意接受的人被认为是积极的、有进取心的、有梦想的,而那些不积极合作的人可能会被斥责为贪图安逸、混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几乎不可能对这种机制说“不”。
据说求职是双向的,如果你不接受996工作制,你可以转到其他行业。更不用说这种说法回避了员工权利保护的合法性,并且忽略了今天的996工作系统不仅是互联网初创企业的独特现象,而且正在向更多行业蔓延。
很难说程序员会从集体反弹中得到什么样的回应。无论如何,这一现象应该对劳动监察部门有所启发。过去,谈论工人权益的保护似乎侧重于弱势群体,如移徙工人。然而,现实已经证明,在“高级”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也可能遇到劳动权益保护的危机。特别是一些企业利用996工作生产作为变相抓人的手段,劳动监察部门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干预。
对996工作制度的关注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当今中国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就在最近,一条普通的新闻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一名年轻男子因逆行骑车被拦下后突然“晕倒”,愤怒地扔手机后哭了,说他“压力很大,每天加班到11点……”虽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情况,但大量的案例被汇总成一个现象,再加上一些大数据统计,这应该会让社会更加关注年轻人的压力。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2017年中国人的平均休闲时间仅为每天2.27小时。相比之下,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国民的平均休闲时间约为每天5小时,是中国人的两倍多。根据统计结果,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6.1%,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上述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结合996工作制度、高房价和低生育率等社会现实,不难想象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从前,我们认为韩国和日本是年轻人承受巨大压力的典型国家。现实表明,中国社会也正在进入一个年轻人压力迸发的时代。的确,“没有哪一代青年是容易的”,但无论从现实还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我们都不能忽视青年人在过度压力下的负面社会影响。年轻人需要奋斗,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得像“带闹钟的机器”不一定是好事。
当然,减轻年轻人的压力不仅意味着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还意味着某个行业和企业的责任。如何从社会制度层面缓解青少年的压力,是时候从宏观层面正视它了。然而,996工作系统的反弹只是一个预警。
标题:被“996”工作制围困的年轻人:像是定好闹钟的机器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