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0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李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反贫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第一项艰巨任务,要求坚持和推广扶贫开发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放在治国的重要位置,系统总结了我党长期扶贫实践形成的历史经验、基本经验、重要经验、成功经验、有益经验和宝贵经验,总结了扶贫的实践创造和伟大精神。以精确的扶贫战略为核心,提出并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时代色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品格,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领域。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指导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取得实现消除贫困目标伟大胜利的总战略和总纲领。
一是牢牢把握中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一切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审视中国长期扶贫的实践和历史进程,总结中国扶贫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丰富和丰富中国特色的扶贫理论。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是强国减贫之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几乎同时开展了大规模、有组织的国家扶贫行动。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罕见的成就。从1978年到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亿。
第二,坚持政府主导,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组织实施针对特定群体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少数民族发展规划。2001年6月和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了《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现了从连片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跨越。
第三,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扶贫政策,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从而帮助贫困者、帮助志愿者,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1986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建立国家专项扶贫组织,确定贫困县的划分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彻底改革传统的救济性扶贫,确定发展性扶贫政策等。,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
第四,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动的扶贫模式,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的多主体社会扶贫体系。
第五,坚持普惠政策与优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实施扶贫优惠政策,使其得到支持和保障;我们成功走上了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救助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普惠政策与优惠政策相匹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2015年,中国基本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牢牢把握以党建促扶贫的重要经验
扶贫工作的伟大成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在于加强了农村党建扶贫的基层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要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可以说,这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已经形成。
脱贫攻坚是党的战略任务,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努力实现消除贫困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建设和扶贫工作,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我们越是开展扶贫工作,就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甚至用普通人的语言来解释这一经验的重要性:“与其帮助钱,不如帮助建立一个好的分支机构。”同时,也把这一重要经验提到了理论政策和制度机制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实践原则;并从农村基层两个层面丰富这一重要经验。
第三,充分发挥中国扶贫的成功经验
百事顺其自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不断向贫困宣战。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成功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标题: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