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1字,读完约5分钟
自2015年4月28日上市以来,通经药业一直处于困境。收入、利润甚至M&A估值都出现了问题。当2018年半年度报告发布时,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目标。
9月12日,通融堂的《关于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询证函的公告》在不增加利润的情况下,回答了公司上半年收入增加等问题,并额外披露了龙海新药收购以来的主要业务情况。
这是自2018年年中发布报告以来,通融堂第二次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询证函。第一封询问信于8月29日发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同堂的前子公司监利华龙制药有限公司和同堂的内部控制。
在接连收到两封询问信后,通鉴堂保持冷静。在回复中称,公司经营稳定,资金充足,并坚持认为半年度报告的财务数据完整准确,但部分内容不够清晰。然而,看着童汤过去的“员工失误”和“助理疏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回复可谓耳熟能详。
但投资者没有为通融堂的各种“疏忽”买单。截至9月14日,其股价已从今年5月的8.88元降至5.44元,市值也从当时的126亿元降至78亿元,蒸发了近50亿元。
子公司的账目受到质疑
通融堂的半年度报告之所以引起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在于它的两家子公司。
事实上,没有出现在通济堂半年度报告中的监利华龙制药公司率先成为了第一封询价信的主角。据数据显示,投资者新闻市场研究中心发现,2018年2月,通融堂持有华龙控股51%的股份,但通融堂表示,由于发现华龙总经理涉嫌违反公司章程和股东会决议,未经华龙公司董事会批准,未按约定开立监管账户,未按股东决议收取和使用专项增资资金。根据华龙公司的章程,通堂认为自2018年起,
然而,通融堂未能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如此重要的事情,并以公司章程作为判断的依据。他似乎只是在为自己不了解华龙总经理的违规行为进行辩护,但这并没有消除其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嫌疑。到目前为止,通融堂对华龙公司此次增资的违规使用没有采取问责措施和后续处置措施,称需要进行综合评估,确实无法说服投资者。
第二封询证函的主角是通济堂新收购的龙海新药。在半年度报告中,同堂商誉的期末余额较年初增加5698万元,增幅超过300倍。据通经堂称,这是因为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通经堂制药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以6624万元的对价收购了龙海新药55%的股权。根据通济堂的回复,龙海需要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100万元、2415万元和2775万元的目标。然而,龙海2017年的净利润只有258万元,还不到同堂净利润的10%。有鉴于此,通融堂的收购并不盈利,而且很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持续的盈利能力仍然难以隐藏
除了不整洁的子公司账目,通兑自己的声明也相当尴尬。报告期内,通融堂的营业收入为51.74亿元,同比增长12.44%,但非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下降5.74%。据报道,同堂在2015年借壳上市时与交易对手签署了一份业绩承诺协议。通济堂在2016年至2018年实现的非净利润不低于4.6亿元、5.29亿元和5.61亿元;如果业绩不尽如人意,啤酒花可以直接以1元人民币的总价回购通融堂持有的可补偿股份并取消。前两年的目标超额完成了。至于今年5.61亿元的协议,通融堂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融堂进行了10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补充质押和1笔现金流量的补充质押。根据半年度报告,同堂控股股东同堂控股及其共同行动新疆建江和卓建投资承诺出资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结合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5.6亿元人民币,同济堂资金链的紧张态势十分明显。
对于业务活动造成的现金流缺口,通融堂解释说,销售规模的扩大和下游客户信用额度的放宽导致销售收益的下降。然而,根据其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回复,通兑堂普遍采用药店现货结算方式,理论上资本风险较低;与此同时,通融堂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他与下游客户的良好关系,并避免谈论现金流。
很难证明经常犯的错误是正确的
与以往的"疏忽"相比,通经堂这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为财务报告的描述不当。回顾过去在通济堂发生的乌龙事件,人们无法判断这是有意还是无意。
2017年4月,通经堂2016年年报发布后,一些引人注目的网民发现,在三大业务板块中,收入增长率最高的只有12.09%,其中一个板块出现负增长。显然,总收入的增幅不可能超过12.09%,但报告中的总收入同比增长了13.24%。一个月后,通融堂终于将其中一个业务部门的收入增长率从12.09%调整到13.76%,这是合乎逻辑的。
标题:同济堂信披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