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8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是信用债券频繁违约的一年。回顾今年的市场违约,违约的特点是主体多、涉及金额大、行业分布广、违约的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幅增加。
违约主体众多,涉及金额巨大
2018年,新增违约主体43家,涉及债券119只,金额1166.51亿元,约为2017年的3.5倍,超过2014年至2017年的违约总额。
根据2018年债券违约的季度分布,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有1、8、15和19个新的违约主体,这些违约主体明显集中在下半年,与上月相比呈上升趋势。考虑到2018年7月末推出的宽信贷政策和10月份大力推出的包括crmw和救助基金在内的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第四季度违约债券的总规模仍相对较大。一方面,这与下半年低质量信用债券(尤其是非公开公司债券)的集中到期和转售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宽信贷政策并没有缓解资质较差企业的融资问题,信用债券市场的信用分层问题依然明显,投资者不愿意降低其信用资质。
涉及广泛的行业
根据2018年43家信用债券违约发行人的行业分布情况,除6家非公开发行的债券没有行业分类外,其他发行人的行业分布在18个深湾行业,涉及分散的行业,没有明显的行业特征。2014年至2017年,违约主体涉及的行业数量分别为4、12、15和7个。违约一般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与经济低迷、行业景气不佳高度相关:如2014-2015年,违约主体多为新能源行业,与行业早期过度投资和外部需求恶化有关;从2015年底到2016年,大部分新的违约都是以产能过剩行业为代表,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发行人继续遭受巨大损失,导致违约。自2018年以来,新的违约发行人的行业共性主要是现金流不佳、早期过度投资以及对非标准和债券再融资的严重依赖。自2018年初以来,这些实体经历了再融资趋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的局面,违约实体明显在行业内广泛分布。
违约的私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数量增加
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是2018年违约主体的第二大关键词。
2018年,非国有企业违约主体37家,涉及债券103只,违约金额1072亿元,违约金额占市场违约总额的90%以上。非国有企业信用债券存量为2.8万亿(不含银行间存款6.1万亿、金融债券3.09万亿、资产支持证券1.36万亿等)。),违约率约为3.8%,远高于国有企业约0.77%的违约率。2018年,违约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内部原因是公司治理不规范、内部控制薄弱和过度投资等。外部原因可能更容易受到严格监管背景下的非国有企业再融资环境的影响。
此外,2018年,违约实体中的15家上市公司数量明显高于以前,而2014-2017年,总共只有4家公司。2018年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涉及9个行业,主要是环保(4)、房地产(3)、传媒(2)、商贸、农牧等。
免责声明:本报告版权归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仅供参考。未经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复制或修改本报告。本报告基于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但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报告中表达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对上述证券和类别的投资建议,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不对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投资者承担任何责任。
风险警告:任何投资都与风险相关,预期回报越高,投资风险就越高。在投资任何金融产品之前,请根据您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您的资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投资是有风险的,所以要谨慎选择。
标题:诺德基金陈建:2018年信用债违约回顾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1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