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4字,读完约4分钟

普惠金融如何攻击“最后一英里”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取得许多成效。但是,应当指出,传统模式中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特点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百英里九十美分。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已进入“攻坚”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应当指出的是,传统模式下向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的特点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主席潘光伟说。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推进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推进小额信贷的增量、扩张和均等化,力争未来三年企业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向普惠金融领域,普惠贷款三年内翻了一番,增幅超过30%。

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这只是大型商业银行“头鹅”效应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今年9月成立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将帮助金融基金更有效地发挥“四两”作用;另一方面,参与机构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不仅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还包括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机构。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基本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便利性不断提高。据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22.76万个营业网点,村镇银行网点覆盖率达到95.99%,行政村基本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6.44%。

从信贷供给来看,截至2018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从机构改革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立了“普惠金融部”,一级分行共18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加快探索建立“普惠金融部”。有5000多个基层组织、服务于肖伟的社区分支机构和肖伟分支机构;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下沉服务重心,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县、乡镇和金融服务薄弱的地区和群体。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英里”的问题需要解决

有了服务机构和信贷基金,就相当于修了一条路,上了公共汽车。然而,要通过“最后一英里”,仍然需要长时间的合作。特别是,有必要找到“困难”所在,开出正确的药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普惠金融的“最后一英里”不仅仅是一个距离的概念,更是一个延伸到金融服务的问题,即在现有金融体系下,最边缘的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客户。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根据《报告》,从空的角度来看,这直接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布局问题。以青海省为例,该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不足8人,尤其是居住在牧区的人比较分散,农牧业产品的交易时间和地点流动性很大,使得选址、atm机布局等一系列“常规问题”成为“特殊问题”。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然而,距离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在金融机构、客户和支持政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虽然近年来“马背银行”、“移动金融服务车”等另类网点形式有所创新,但其规模效应较小,商业可持续性较低;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人口的信贷风险仍然相对较大,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不足。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边缘客户缺乏金融知识,甚至不信任金融服务,这阻碍了他们获得金融服务。

从配套政策来看,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差别化监管和财税政策,但有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传递到位,准确性不够。

“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进一步疏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需要调整。”潘光伟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法定存贷款利率没有调整,部分地区和行业实体的融资利率略有上升,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仍感到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建造一座横跨的桥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上述困难,修建一座跨越最后一英里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金融聚合器”和金融技术的重要性已被业界普遍认可和重视。

标题:普惠金融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攻坚“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