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5字,读完约4分钟
新闻背景: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吃涪陵芥末和喝二锅头是不是意味着“消费退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消费疲软”的担忧,并对消费能否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充满疑虑。一些观点甚至认为中国正在经历“消费退化”,而不是预期的消费升级。
很多人真的能找到一些所谓“消费退化”的证据,其中“简单生活”的三大必需品是榨菜、二锅头和方便面。他们将展示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和孔师傅的利润增长了80%,二锅头的利润比去年翻了一番。公司的业绩这么好,这说明有很多消费者,而且有很多消费者。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开始“降低消费”的真实迹象吗?这些数据的积累,再加上简单的逻辑推理,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全国各地的人都在一边嚼榨菜一边泡方便面。
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二锅头还是涪陵榨菜,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成为“消费退化”的诠释。选择消费低价产品并不意味着“消费退化”,而应该是公共消费观念的提升和消费心理的成熟的重要体现,即人们摆脱传统的廉价商品观念,相信廉价商品的存在;更多的用户不仅关注品牌溢价,也关注商品价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稍显虚无的身份消费,转而追求体验和质量感。因此,廉价商品似乎是退化的,但它们实际上是消费心态的升级。
个别指标的波动不会导致“消费疲软”的结论
专家表示,要观察一个经济体的消费是否“疲软”,我们不仅要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单一指标,还要看其月度数据波动情况。这是因为消费是一个缓慢的变量,消费的变化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消费不仅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所反映的物质消费,还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讯、文化等服务的消费。
当基准规模同比已经很大时,经济指标在不同月份略有波动是正常的。仅仅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不能认为消费表现疲软。虽然7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但消费品市场仍保持每月3万多亿元的市场规模,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食品、服装、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cpi同比增长2.1%,前7个月同比增长2.0%。在整个消费品市场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仍能保持适度上涨,表明需求继续扩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衡量消费是真正升级还是虚假降级,取决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和家政在内的服务消费已占到国内消费支出的40%以上,这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消费生态正在迅速从有形商品向无形服务转变,从注重数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量的提高。
努力实现供给结构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跳跃
无论是实物还是服务,我们都可以证明“消费退化”是无效的。然而,“消费降级”这个词在短时间内变得如此流行,甚至引起公众焦虑,是有实际原因的。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明显增加了许多家庭的债务。投资领域的一些资产泡沫反过来破裂,进一步恶化了一些家庭的财产状况。财产越少,债务就会相对增加。这时,如果有租金上涨和人民币贬值的消息,普通人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负面情绪,他们会找到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因此,“消费降级”成了人们嘲笑自己的“拳头”。
中国的消费仍在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炒作“消费降级”是一种炒作和销售焦虑。然而,这种名不副实的情绪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消费本身。消费者敏锐的感知不仅能反映经济的变化,而且消费者的行为往往会因为对未来的预期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如果人们突然感到未来的收入增长可能放缓,或者自己的债务比例趋于增加,那么人们可能会减少消费,甚至进入消费观望状态,这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生产。因此,虽然“消费退化”在目前是一个虚假的命题,但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跟踪消费者情绪,注重预期导向,适时采取措施刺激消费,都是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标题:“消费降级”并非“无病呻吟” 练好内功比什么都重要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