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3字,读完约4分钟
去杠杆化,快速而缓慢地找到平衡(经济热点,经济半年报分析4)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严格的金融监管和去杠杆化政策的总方向没有改变
在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稳定”一词出现频率最高。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稳定”一词始终贯穿始终,表明当前稳定增长、防范风险尤为重要。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战役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杠杆集聚的风险因素逐渐凸显。如何应对风险的逐步暴露,进一步化解风险,已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年初以来,信贷违约的爆发引发了一些市场担忧和政策担忧,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也在风险防范的要求下进行了调整。
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明显放缓。2017年的杠杆率增速比2012年至2016年的年均杠杆率增速低10.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的杠杆率增速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宏观杠杆率稳定,杠杆率结构优化。
有人问,稳定杠杆是否意味着去杠杆化已经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随着去杠杆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已经开始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相对稳定。然而,企业负债率仍然偏高,居民部门杠杆过快,政府部门隐性债务大量存在。因此,不能过分解读去杠杆化已经完成,严格金融监管和去杠杆化政策的大方向在未来不会改变。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认为,去年以来,在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下,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同时加强,宏观杠杆率增速明显放缓,增强了经济的弹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短期阵痛。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好去杠杆化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的时机”,这意味着政策执行速度将适度放缓,以缓解内外部宏观压力,但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扩散的起点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稳定杠杆+严格监管”仍将继续。
董希淼表示,今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去杠杆化,逐步降低负债水平和杠杆率。要坚决清理“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活动,保持无系统性风险底线。目前,与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成果相比,需要大力消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
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化,但速度过快和过慢是不够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对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做出了具体安排。董希淼认为,下一步要坚定决心,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把握力度和节奏,继续推进和深化结构性去杠杆化工作。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结构性去杠杆化,避免滥用“一刀切”的去杠杆化措施。
如何理解“结构性去杠杆化”?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分析说,“结构性”有两层含义。首先,从总量来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正在企稳,结构性去杠杆化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的稳定和逐步下降,而不是追求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下降。其次,不同部门和不同类型的债务对去杠杆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相对较高,有必要实现国有企业杠杆率的稳步下降;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相对较大。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在做好“开门”工作的同时,做好“堵后门”工作;中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有必要抑制居民杠杆率的上升趋势。
结构性去杠杆化需要稳步推进,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去杠杆化要注意把握节奏,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e永健认为,在快速去杠杆化和过度收紧融资的情况下,原本运营正常、融资需求合理的企业也会因融资条件收紧而面临流动性不足,导致经营困难,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同时,如果政策过度收紧,融资迅速下降,将导致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进而导致市场风险厌恶情绪的增加,进而导致市场低迷、成交量萎缩,甚至导致市场失去正常的价格发现和融资功能,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融资和实体经济的增长,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如果去杠杆化的步伐太慢,杠杆率将进一步上升。因此,当杠杆率缓慢上升,经济增长率下降时,“稳定杠杆率”是更为合适的政策选择。
标题:解析经济半年报:去杠杆 快慢松紧找平衡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