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1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8月24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报道,全国早稻产量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下降128万吨,降幅4.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睿指出,虽然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但这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结果,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表现。

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统计局解读

数据地图:农民正在收获早稻。邓和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早稻产量数据,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减少128万吨,下降4.3%。早稻播种面积479.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5万公顷,下降6.8%;每公顷产量为5967公斤,比上年增加157公斤和2.7%。

侯睿解释说,早稻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农民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由于早稻产量低、质量差、价格低,“双抢”劳动强度大,农民没有积极性种植早稻。一些农民选择“双季稻比单季稻”或“稻田比旱田”,并重新种植大豆和其他作物。第二,在早稻播种和移栽期间,广东和广西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灌溉条件偏离,移栽用水不足。在一些地区,早稻田被改为中稻或其他作物。第三,一些地区的休耕轮作面积增加,减少了早稻种植。

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统计局解读

侯睿说,早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早稻育秧和移栽期间,除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外,江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以晴天为主,热量充足,没有明显的低温、雨水和日照不足,保证了早稻育秧、移栽和苗期正常生长的需水量,早稻个体发育较好。第二,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大部分生产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温度和高降雨量很少有利于早稻的分蘖控制和开花授粉,从而提高了稻穗的结实率。第三,在灌浆期和收获期,早稻产区阳光充足,光热正常,大部分时间日照充足,有利于早稻的灌浆、成熟、收获和晾晒。

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统计局解读

侯睿指出,虽然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但这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是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改革的结果,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表现。尽管早稻产量在2018年有所下降,但由于早稻产量在年度粮食产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且大米库存较大,因此对国家粮食供应的影响非常有限。

标题: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统计局解读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