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强调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情况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注重开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稳定下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难和昂贵的问题。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出现,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
找出“哪里堵塞”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央行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后,受到资金供需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贷扩张受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多重约束。在最需要的地方很难使用金融系统。
一方面,从需求方面看,受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和监管、房地产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监管等的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不符合环境评估标准的企业、产能过剩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从供给方面来看,监管的收紧和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导致了金融机构积极性的缺乏和业务的明显收缩。一些金融机构急于清理涉及地方政府的项目,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到期后很难按原来的方式继续。“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下降,在本轮调整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环保企业的融资难度明显加大。”马军说道。
那么,如何穿过障碍物?国家金融和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可以采取结构性措施,提高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提供信贷的意愿。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结构性措施。6月23日,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了通过货币政策、财税支持和监管评估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23项措施。为了提高金融机构利用小额贷款支持农业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还放宽了小额贷款的申请条件和小微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要求。其次,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有望免征增值税。
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幅的96%以上,创下近几十年来的新高。银行几乎是企业融资的唯一来源。因此,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关键是增加银行信贷额度,提高企业积极性。
许多专家建议,银行的宏观审慎评估(mpa)应该适度放松。适度放松可以让银行获得更多的表内配额,并承担表外资产的回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指出,为缓解信贷需求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压力,建议今年适当提高银行信贷额度,可放宽mpa考核,扩大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如支持银行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增发股票。
然而,“千军万马挤木桥”并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关键是拓宽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顾问盛松成表示,在所有融资渠道中,实体经济基本上依靠人民币贷款融资,而其他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很难得到有效利用。盛松成认为,要在满足监管要求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正确认识表外融资和表内融资的关系,合理保留表外融资,增加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堵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打开正门’。”连平认为,要把握和控制整顿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融资”的节奏和力度。在“堵门”即整顿不规范、高风险的非信贷融资的同时,也要“打开大门”,鼓励和支持真正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促进其稳步增长,在银行信贷融资中发挥补充作用。
标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