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6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谭浩军认为,目前,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进步的风向标。只要能够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都不会丧失。随着投资结构的不断完善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据媒体报道,在国家发改委6日上午召开的促进民间投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民间投资的内生力量较强,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私人投资增长势头的恢复,负责人使用了多组相关数据。例如,2016年8月,私人投资增长率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增长率为2.1%,全年为3.2%。它将在2017年回到6%。自今年年初以来,增长率持续加快,从1月到7月达到8.8%。8.8%,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62.6%,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人还总结了民间投资的两个特点:一是民间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制造业投资增长8.6%,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特种设备制造业、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增长14.8%和19%,高于传统制造业的增速。第二,一些领域的私人投资增长趋势良好。1-7月,浙江、广西等17个省的民间投资增速超过10%,其中福建、湖南的民间投资增速超过20%,成为全国民间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这也意味着,私人投资不仅在增长率方面处于良好的复苏状态,而且还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结构明显改善。制造业正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突破领域。
目前,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取得进步的风向标。私人投资代表了企业家的信心。私人投资稳定,代表企业家信心稳定,私人投资充足,私人投资积极,企业家信心十足。
事实上,私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吸收就业和创造税收的主要力量。私人投资能否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前景。特别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调动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如果私人投资的增长率能恢复到15%以上,那么经济增长就能得到充分保证,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
显然,在如何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从刺激市场活力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分销服务”的改革,还是融资、税负等政策的实施,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可以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企业脱困、拓展市场、扩大投资有明显的效果。
从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降低门槛,拓宽领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让民间资本更积极地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中国联通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部分地区民间投资恢复良好,但民间投资增速已达到两位数,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然而,大多数地方的民间投资增速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特别是东北地区,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掘。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准确的政策,有效引导和鼓励地方民间投资。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私人投资是一种完全面向市场的行为。政府应从营造营商环境的角度有效引导私人投资,并通过政策、资源和资金为私人投资者创造良好环境,而不是人为干预私人投资者的决策。否则,可能导致私人投资者盲目决策,从而影响企业发展,损害政府形象。也许,这也会影响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综上所述,只要能够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都不会丧失。随着投资结构的不断完善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中国不良资产产业联盟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谭浩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现已开放供提交,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改为@)。详情请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相关文章:刺激私人投资以稳定经济增长
标题:民间投资持续增长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风向标
地址:http://www.ictaa.cn/hlwxw/21279.html